• 首页
  • 资讯中心
  • 招生简章
  • 专业资料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合作我们
  • 网校入口
  • 质检中心
选择招生简章

关闭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资讯中心 > BIM工程师-备考资料

干货分享:BIM管线综合讨论

来源:龙匠教育 时间:2025-02-27 作者:龙匠教育 浏览量: 32

管线综合是BIM技术在多专业协同设计中的核心应用之一,需统筹考虑功能、安全、空间、经济等多维度需求。

一、管线综合前对建模的要求

1)建筑专业:要求楼梯间、电梯间、管井、楼梯、配电间、空调机房、泵房、换热站管廊尺寸、天花板高度等定位准确;

2)结构专业:要求梁、板、柱的截面尺寸与定位尺寸与图纸一致;管廊梁底标高需要与设计要求一致,如遇到管线穿梁需要设计方给出详细的配筋图,BIM做出管线穿梁的节点;

3)水专业:各系统的命名与图纸保持一致;一些需要增加坡度的水管按图纸要求建出坡度;系统中的各类阀门按图纸中的位置加入;有保温层的管线,建出保温层;

4)暖通专业:要求各系统的命名与图纸一致;影响管线综合的一些设备、末端须按图纸要求建出,例如:风机盘管、风口等;暖通水系统建模要求同水专业建模要求一致;有保温层的管线,建出保温层;

5)电气专业:要求各系统名称与图纸一致。

二、BIM模型管线综合的总体原则

1. 符合行业标准与规范

严格遵循《建筑机电工程管线综合技术规范》《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》等文件,确保管线排布满足防火、抗震、节能等强制性要求。

明确不同管线的安全间距(如强弱电间距≥0.3m、燃气管与其他管线间距≥0.5m),避免违规设计。

2. 统一建模与数据标准

各专业(暖通、给排水、电气等)需采用统一的坐标原点、标高体系及命名规则,确保模型整合时的数据一致性。

对管线材质、管径、流速等参数进行标准化标注,便于后期施工与运维。

3. 空间分层与避让逻辑

1)大管优先,小管让大管;有压管让无压管;低压管避让高压管;常温管让高温、低温管;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线、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;

2)附件少的管线避让附件多的管线,安装、维修空间≥500mm;

3)电气管线避热避水,在热水管线、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;

4)利用BIM软件的碰撞检测功能(如Navis works或Revit Clash Detection),提前识别并解决管线与结构、设备间的冲突。

4. 净高与空间优化

1)主干管线集中布置于公共区域(如走廊、设备间),支管分散至功能房间,确保通行净高≥2.2m(商业/办公)或≥2.4m(医院/实验室)。

2)通过综合支吊架、共架敷设等方式减少空间占用。

3)当各专业管道不存在大面积重叠时(如汽车库等):水管和桥架布置在上层,风管布置在下层;如果同时有重力水管道,则风管布置在最上层,水管和桥架布置在下层;

4)当各专业管道存在大面积重叠时(如走道、核心筒等),由上到下各专业管线布置顺序为:不需要开设风口的通风管道、需要开设风口的通风管道、桥架、水管;

5. 预留检修与操作空间

阀门、仪表等关键部件周围需预留≥0.6m的操作空间,并设置检修通道(宽度≥0.8m)。

对隐蔽管线(如吊顶内管道)设置检修口,标注在模型与施工图中。

三、结构专业

1)结构平面上已经标注为后浇板的区域,若在此区域内留洞,则不另外表示;

2)结构平面中,一般对于尺寸小于300x300的洞口,不另外表示;

3)对于人防区域顶板上留洞,无论洞口大小,均需要结构专业确认,并在结构图上表示;

4)设备管道如果需要穿梁,则开洞尺寸必须小于1/3梁高度,而且小于250。开洞位置位于梁高度的中心处。在平面的位置,位于梁跨中的1/3处。穿梁定位需要经过结构专业确认,并同时在结构图上表示;

5)在剪力墙上穿洞时,一般对于尺寸小于300x 300的洞口,不另外表示。但设备专业留洞,需要注意留在墙的中心位置,不要靠近墙端或者拐角处,避免碰到暗柱。现场在墙上留洞时,如果发现洞口碰暗柱情况,需要通知结构专业进行处理;

6)在连梁上穿洞时,则开洞尺寸必须小于1/3梁高度,而且小于800;

7)结构不表示的小洞口,其他专业一定要表示清楚,并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;

8)结构楼板上,柱帽范围不可穿洞。

四、水专业

1)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;

2)给水管线在上,排水管线在下。保温管道在上,不保温管道在下,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;

3)除设计提升泵外,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上翻;

4)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1m。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,两管之间的最小净间距不得小于0.2m;交叉铺设时,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.15m。给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面,若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的下方时,给水管应加套管,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径的3倍;

5)喷淋管离吊顶间间距应为管外壁离吊顶间距净空不小于100mm;

6)污排、雨排、废水排水等自然排水管线不应上翻,其他管线避让重力管线;

7)桥架在水管的上层或水平布置时要留有足够空间;

8)水管与桥架层叠铺设时,要放在桥架下方;

9)管线不应该挡门、窗,应避免通过电机盘、配电盘、仪表盘上方;

10)管线外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100mm,管线阀门不宜并列安装,应错开位置,若需并列安装,净距不宜小于200mm;

11)冷凝水排水管均有防结露层厚度为25mm;

12)排水管道的坡度控制表格:

五、暖通专业

相关推荐
暂无相关推荐
热门话题
推荐文章
客服服务热线
400-0724-100
手机浏览

Copyright C www.longjiange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龙匠教育 京ICP备2021037938号-1

用微信扫一扫

在线咨询
报名条件
报名时间
报名流程
考试科目
学习方案
师资介绍

可以介绍下你们的产品么

我想加盟

免费领取备考资料

二建报名条件

二建备考资料

一建资料免费领取

公务员备考资料免费领取

加入城市合伙人计划